你只能賺到你能駕馭的錢:從能力圈開始的財務成長之旅
「別羨慕別人會賺錢,你只是還沒建好自己的能力圈。」
📖 本篇導讀
-
台幣暴力升值背後的財富分水嶺
-
為何同樣的市場,有人賺有人賠?
-
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論:你只能賺到你理解的錢
-
打造「個人財務能力圈」的三階段實作法
-
本週挑戰:從舒適圈邁向成長圈
🎬 市場故事開場|一場安靜的財富重分配
2025的五月天,台幣對美元驟然升值 ,創下近十年來單日最大漲幅。
📌 李先生|提前將美元兌回台幣,轉投資日本ETF,一來一回賺了15%,這筆獲利即將變成他的旅遊基金。
📌 張女士|則持有大筆美元保單與海外資產,醒來發現美元資產縮水百萬,焦急打電話問理專「我該怎麼辦?」
相同的市場環境,為何結果天差地遠?
💭 情緒共鳴|不是不努力,而是「看不懂」
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時刻?
-
聽朋友談「資產配置」、「匯率避險」時,只能裝懂點頭
-
明明也看了理財書,卻覺得這些東西「好像不適合我」
-
總覺得自己與財務自由之間,有一道永遠跨不過的鴻溝
其實問題不是你不聰明,而是你還沒建立自己的能力圈。
🔍 財務觀念建設|能力圈是什麼?
來自巴菲特的經典投資哲學——
「最重要的投資原則之一,就是清楚知道你自己知道什麼、不知道什麼。」
這就是所謂的 能力圈(Circle of Competence)。
你只能:
-
在理解的範圍內做出正確判斷
-
在熟悉的領域中穩穩賺到錢
-
透過逐步學習,擴大能駕馭的財務範圍
所以:
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能力圈的錢,除非那只是一次運氣好。
這波台幣升值,就是一場「市場讀懂力」的考驗。
🧰 三階段實作法|打造你的財務能力圈
(之前的文章一直重複提醒)
① 認清現況:繪製「能力圈地圖」
👉 拿出一張紙,畫三層圓圈:
-
中心圈:我熟練掌握的財務工具(如定存、活存、保險、基本ETF)
-
中圈層:我懂一點但不熟練的領域(如匯率、股票、基金)
-
外圈層:我感興趣但尚未學習的主題(如房地產、REITs、海外資產、幣圈)
② 系統擴展:一季一主題學習法
✅ 避免三分鐘熱度,每季專注一項:
-
Q1:匯率與外幣操作
-
Q2:ETF投資與指數策略
-
Q3:保單型儲蓄與退休金工具
-
Q4:全球資產配置入門
📚 工具搭配:一本書+一個Podcast+一個小額實作
③ 小額實作:用錢學,不只是用腦想
📌 設定「學習預算」:資產的 5% 作為練習資金
📌 實作紀錄:每次交易記下決策邏輯、觀察結果
📌 季末檢視:你的理解,是否真正變成了實力?
✍️ 本週行動挑戰|從「知道」走向「做到」
-
排定一個 60 分鐘學習時段
-
分成三階段學習:
-
基礎知識(Podcast或文章)
-
操作教學(影片或講座)
-
實踐計畫(開戶、資金配置、買一檔ETF)
-
📆 在你的行事曆標註:「能力圈擴展日」——每月一次,持續一整年。
🎀 結語|你與財務自由的距離,不在運氣,而在「能力圈」
在這個變動快速的世界裡,會賺錢的人,不是最聰明的人,而是最清楚自己在幹嘛的人。
別再羨慕別人賺到什麼,你該開始建立起自己能穩穩掌握的能力圈。
「你永遠賺不到超過你能力圈的錢——但你可以不斷擴大它,直到它裝得下你想要的未來。」
Ivy的生活理財小教室,我們下次見。💚
留言
張貼留言